事件经过
患者女儿陈某携带母亲定期存单、身份证前往银行,因连续三次输错密码被拒。
柜员告知“必须本人到场重置密码”,家属明确告知老人偏瘫且腿部骨折住院,但未获上门服务建议。
家属用轮椅将意识模糊的老人推至银行。
监控显示,老人全程闭目无应答,柜员此时才提及“可启动绿色通道直接转账至医院”。
银行要求进行人脸识别,需完成抬头、眨眼等动作。
老人因偏瘫无法配合,柜员反复尝试未果。
期间家属多次请求简化流程,均被以“系统设定”为由拒绝。
直至银行下班,业务仍未办成,家属推老人至门口时,老人突发心源性猝死。
当晚存款成功取出,然而此时老人早已离世。
银行回应
株洲农行通告显示,当事人大女儿代替母亲取款时连续输错三次密码致密码被锁,银行未不给办理。
是家属自己主动要求带母亲本人过来办理,且当时未告知母亲身患重病、行动不便。
看到存款当事人到场、身患重病,银行表示可上门服务,甚至还强调若当事人在急救紧急状态时,可直接打款到医院账户,但这些人性化处理意见未得到家属回应。
真相待查
事件中,家属与银行说法天差地别。
家属称被银行故意刁难,需要等钱救命的偏瘫当事人到场验证。
银行则称是家属主动带病人到银行,且可上门服务、直接打款到医院急救账户。
双方各执一词,责任归属成焦点。
从常理推测,若不是等钱救母亲,家属不太可能在母亲重病等钱救命时,不顾其死活强行带其去银行取款。
究竟真相是怎样的,还有待警方调查通报。
写在最后
在科技飞速发展、社会进步的时代,指纹识别、面部识别等先进认证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保障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。
但对于残障人士及因各种原因无法亲临现场的人,这些认证方式可能成为生活中的巨大障碍,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兼顾特殊群体需求,却是值得思考。